拼多多骗了全世界
新城 首页 关于新城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新城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拼多多骗了全世界
    发布日期:2024-06-09 20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03

    拼多多这样的公司,放到任何一个行业,都是一个可怕的存在。无论从商业模式、公司治理,还是供应链、产业链的角度看,都会给同行们带来碾压式的冲击,让大家无力招架。

    而且拼多多很会“骗”人,本以为9块9一定是假货,结果到手有惊喜;以为他拼命卷员工,一看薪资简直是福报;你以为他在存量市场折腾,人家早就出海到全世界找增量了......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。

    01

    拼多多,有多猛

    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,从资历上看,绝对算电商界的后起之秀。但它确实很“秀”,只用了8年的时间,就跃居胡润世界500强排行榜100大,排名第63位。去年年底市值一度超过老大哥阿里巴巴,更是二哥京东的4倍,成为美股市值最大的中概股。从发展趋势来看,这位后起之秀相对大哥二哥的“维稳”状态,算得上一路狂飙,异常生猛了。

    据今年3月份出炉的拼多多财报数据显示,2023年第四季度,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123%;2023年营收2476亿元,同比增长90%;净利润600亿元,同比增长90%。虽然在绝对金额上,拼多多和阿里的8687亿元、京东的10847亿元,还相距甚远,但和两者1.83%和3.67%的增速相比,拼多多算是创造了“红海”市场的增速奇迹。更重要的一点,阿里和京东的净利润只有8.38%、2.23%,而拼多多的净利润率却高达24.2%。而且还打造了增长第二曲线,通过 Temu 成功进军海外市场,截至去年年底,Temu的独立用户数量已达4.67亿,与深耕海外多年的全球速卖通持平,位列全球电商排行榜第二名。

    如此能打的拼多多,让马云致敬“祝贺pdd过去几年的决策,执行和努力,”让刘强东自责“无论如何,我不会躺平,也希望兄弟们不会躺平。”也让阿里、京东一点点完成了“质疑拼多多,理解拼多多,成为拼多多”的转变,比如拼多多最先推出的“仅退款”服务,去年年底被阿里和京东学去,进而成为了电商行业里的新标配。

    02

    传统电商,错得离谱

    1、薅卖家羊毛,直到搞死

    众所周知,平台电商的盈利对象是卖家,这也决定了平台应该向卖家提供价值。向商家提供付费推广服务,就是其中的一部分。本来这是一件好事,既能让平台赚到广告费,又能帮那些没时间/没能力研究推广优化,又有好产品的卖家,用最直接的方式,将产品展现在客户面前;同时还能给免费流量没能推上去的商品,多一次的机会展示。

    但理论上三赢的局面,却慢慢被一些“钞能力者”给玩走样了。毕竟这是一种竞价模式,谁给的钱多,谁的搜索排名就越靠前,谁的展示位就越靠上。很多人民币玩家抓住这个漏洞,不惜重金砸钱占据好的坑位,再搞些刷单买赞的灰色手段,更好地卡位锁流,让整个机制不在以产品以用户为中心,而是以坑位以流量为中心。只要有了流量、有了更多更好的展示,甚至连假冒伪劣、偷工减料的东西都能卖出去。而那些踏实经营,把钱都花在产品上的良心卖家,却因为没有实力做付费广告,而被排挤的越来越难以生存,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,良心卖家被淘汰离场的不合理局面。

    2、假货,关我毛事

    这种“广告费模式”存在的弊端和bug,电商平台当然知道,但他们既然把这份收入当成重要盈利点,收了付费商家的钱,就只能“拿人家手短,吃人家嘴短”,出现货不对板、买家秀卖家秀天壤之别的事件,只要不被消费者投诉搞大,就尽量息事宁人,睁只眼闭只眼。卖家有时候为了缓解平台的压力,也创造了各种新玩法,比如不直接“作假”,而是用“代工厂出品”、“原单进口”、“专柜最新同步新款”等名词,把各种“擦边”的伎俩玩到飞起。

    这样,消费者即使买到劣质A货,除了自认倒霉,也很难很好的办法。毕竟这些货是卖家为平台付费后,由平台推送到用户的电脑或手机上的,你投诉平台说你买了“假货”,你觉得平台又能怎么做呢?

    3、看不见的手,一直都在

    上面提到的现象,在许多电商平台都是真实存在的。但即使大家都这样,就对了吗?当然不是。市场调控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存在,它会通过时间和内在调节机制,进行新的筛选和分配。拼多多就没有采用这种“价高者得”玩法,而是以“坑效”为导向,进行流量分发。也就是说,推广页面上的每一个坑位,都要实现价值的最大化。

    举个例子,同样的坑位,被同样多的用户浏览过后,产生最大销售额的那个商家,就是坑效最大的卖家,这个坑位就由它获得。而决定“坑效”高低的,最主要的还是产品的性价比、用户口碑等因素。通过对坑效的比对筛选,让客户用订单“投票”,自然而然就会让那些质优价廉的商品,出现在搜索页的有利位置,被更多的用户看到并选择。

    拼多多通过“坑效主义”,使得很多银弹不充足,但却对用户充满“诚意”的白牌商品爆火,也因此救了很多认真磨产品,但没钱打品牌的工厂,成了这些企业最大的出货渠道。同时,拼多多坚持“绝对的消费者导向”,谁坑用户就搞死谁,根本不管你是不是付了大量广告费。最终实现平台、商家、消费者共赢的良性局面,进而形成更强大的飞轮效应。

    03

    找干活拼命的人,拼命给他钱

    1、拼多多真卷,也是真赚钱

    K哥曾让一位做过拼多多管理层的朋友,谈谈对拼多多的评价。他最大的感慨就是“拼多多是真卷,也是真赚钱”。大家还记得上文提到的拼多多高达24.2%的利润率吗,有这兜底,拼多多敢“拼命”花钱,找愿意“拼命”的人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  拼多多在“给钱”上有多豪横?K哥的朋友也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:在拼多多,新进员工的起薪,一般会高于同行业的30%,如果是稀缺岗位就更离谱,通常是行业正常薪水的2、3倍。他们每年涨薪的幅度也很惊人,只要考核在合格以上(一般不低于90%),加薪幅度一般是一万元起(每月)。换句话说,这些人才在拼多多卷个5、6年,就能达到百万年薪了,这对普通出身的打工人来说,确实太有吸引力了。

    简单来说,拼多多的用人逻辑就是“招1个人,付3个人的钱,干5个人的活”,你要是敢拼命干,我就敢拼命给。用高人效,换取高利润,付出高报酬。我在商言商,你打工赚钱,合适就合作,不用“矫情”别的,清爽直接。

    2、不惜血本,重金挖人

    拼多多的豪横不仅表现在敢给钱上,还表现在敢挖人上。K哥听过两个拼多多挖人的故事,每一个都充满戏剧性。

    业内人都知道,腾讯是拼多多的股东,拼多多起家很大程度上也是借了微信的势。可能正因为这种“特殊”的关系。拼多多不但没把微信当外人,还一度从微信疯狂“挖人”。当时拼多多办公室就设在微信对面,拼多多HR看到微信的人,就动之以情,晓之以“薪”,告诉微信员工,只要答应把“工位”换到对面,薪水马上给你翻翻…为啥后来拼多多成了最懂微信规则的电商平台,现在知道原因了吧。

    另一个是拼团团成立之初,从社区团购网站“兴盛优选”挖人的段子,真假无从考证,比从微信挖人还疯狂。拼多多HR直接跑到兴盛优选公司门口摆起了招聘摊位,看到兴盛的员工经过,劈头就问,你在兴盛做什么岗位,现在给你3倍薪水来拼多多,干不干?方法真是“简单粗暴”,但效果也真是“卓有成效”。

    3、管理层,更拼

    拼多多不光卷员工,也“拼”管理层。拼多多二号人物阿布,是被称为 “ 一半自己、一半黄峥”的实权角色, 不但自己长期处于超高强度的工作状态,被员工调侃为“阿布无处不在”,对拼多多管理层也同样毫不手软,强力推行“全面赛马机制”。

    比如,技术做得好的人,可以让你试着做管理,能做好就接着做,做不好就回去继续做技术,公司再换别的“马”出来跑。再比如,外地拓展新项目,需要有人过去打硬仗,拼多多从来不搞外部空降,或者内部“商议”候选人,而是直接由高层点将,上午通知,下午就出发,至于能不能胜任,同样要拼成绩和结果。成绩出色,就给职位给薪水,干不出结果,就重回旧岗,重操旧业。能上能下,是拼多多给的机会;是上是下,就要看自己做出来的结果,既公平又合理。

    04

    强战略,极致执行力,不装

    作为一家权力高度集中,且具有极度扁平化组织架构的企业,拼多多所追求的,就是既要有强战略,又要有极致执行力。黄峥、阿布、陈磊等核心管理层把握趋势,洞察市场,做出决策,其他管理者和基层人员刚性执行,快速落地,从上至下分工明确、高效务实。

    在拼多多做事,一切以成功为导向,成就上,不成就下,不论资排辈,不搞办公室政治,不管对内部员工,还是对外部商家,都不需要繁文缛节,有话直接说,有活直接干,不藏着掖着,也不装着端着,让商业回归商业,让工作回归工作。给所有人创造了一个非常纯粹,更少内耗的工作环境,这也正是拼多多和其他电商巨头最大的不同之一,也是拼多多得以后来居上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    拼多多当初从阿里京东两分天下的市场格局里,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,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20年走的路,一路狂飙,成就斐然。更为重要的是,它在消费者第一、低价策略、重投农业、电商出海等重大战略节点上,无论是决策层面,还是执行层面,都几乎没犯过大的错误,反而依然保持着“创业公司”般的敏锐和活力,丝毫没有迟缓、麻木的“大厂病”,这样的拼多多,难道不让竞争对手们感到“可怕”吗?



    上一篇:老基因,新花招:鳉鱼的悬浮生命科学
    下一篇:任正非罕见露面!余承东陪同,他都讲了什么?